载入中…
  >>  发刊词  

(第三季)发刊词:人生不能没有“导航”线上

我的声音陪伴大家整整两年了,一直有一个问题让我很好奇。我觉得我讲课的风格是大白话,故事生活化,道理简单化。保持这种风格的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听得懂、用得上,所以经常会受到很多人的反馈和感谢说,张老师,您太智慧了!

听到这样类似的夸奖,我心里是不敢接受的,甚至是抵触的,因为我觉得我讲的是普通的知识,跟真正的智慧相差太远。所以有大半年时间,我一直在思考,知识和智慧到底有什么区别。就像这几年,我用这种对比式的思考方式,让我受益匪浅,真正的感受到会学习比学习更重要。

就像大家比较熟悉的21分钟演讲,里面讲的是治与调区别的对比。还比如其他课程里讲的疾病和健康的区别,中医和西医的区别,看不到的东西和看得到的东西的区别,精神和物质的区别等等。

总之,我痴迷于这种对比的思考方式,每一个问题背后的思考,都让我如获至宝,深深地感受到,一个好的问题,比一个正确的答案更精彩。

没想到就在前段时间,跟一个学生在聊天的时候,豁然开朗。我脱口而出告诉他,学到的是知识,悟到的才是智慧,哪怕内容一模一样。这就像我们小的时候,长辈总是把很多做人的道理,古人的智慧,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。

按理来说,这些都是被几百、几千年传承下来,而且是被验证过的,可以说是真正的智慧,但是我们总是左耳朵进,右耳朵出,听多了总有不耐烦的时候。对于我们来说,这只是些知识,有的时候,我们还假装自己懂得多,还把这些大道理讲给别人听。其实我们根本不明白,更做不到。

直到某一天,甚至二十年、三十年以后,我们因为某些经历和感悟,恍然大悟。虽然说的就是以前长辈告诉我们的那些话,还感叹地说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这时才真正明白,原来这句话,或者这个道理这么重要,而且从那天开始,这个思想有形无形的被用到了生活当中。

所以当你因为某一个知识而觉悟、开悟、顿悟的时候,这个知识就变成了智慧。但是在这之前,你即使听过,记在本子里,天天讲给别人,自己却从来不用,甚至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,那这个智慧还在知识的层面。

这也就检验了如果把学习的目的搞错,结果也就大相径庭。学习如果是为了搞定别人,对自己没有任何成长,反而你会变得被别人讨厌;如果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,成长就会变得突飞猛进,这个逻辑竟然一环扣一环,一步错,步步错,一步对,步步赢。

所以我说,学来的永远是知识,悟到的才是智慧。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惊喜还在后头。我又在想,那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要花很长时间,甚至每件事情都要经历了,才能悟到这些智慧,这就会导致有的人,甚至一辈子都悟不到,那就会痛苦、迷茫、穷困一辈子。

我就沿着“只有自己悟到,才能开悟”这个方向寻找,我又找到了另外一个智慧,就是只有知道自己错了的人,才会改变,别人告诉他错了,他会反感。这就像很多人教育孩子,讲大道理的父母,最终教育的孩子容易叛逆、反感父母,而会发问的父母,很容易解决孩子的问题,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的障碍。

因为只有知道问题在哪的人,才会正确发问,让对方找到答案。这就像一个人的坏习惯,别人告诉他这是垃圾食品,他不一定改变,只有他自己知道、看到、明白以后,才会彻底改变是一个道理。

这一连串的思考,让我找到了沟通的技巧,那就是“发问”是智慧,“说”是制造麻烦。这时我也就明白了,为什么很多学生经常反映说,为什么他学了我的知识,讲给别人听,效果并不好。

我就一直很好奇,最后我也是通过现场的旁观,我才发现,他们学了我的知识以后,就滔滔不绝地讲给别人听,不管对方有没有反应,更别说让对方互动了。内容虽然与我讲的一模一样,这种讲法,连我都听不下去了。明明我每一次讲课,我都是用讲故事加发问的方式,让每一个人对号入座、醍醐灌顶、恍然大悟。

因为我很清楚,如果不懂得发问、互动,会让现场的人,坐不住,甚至睡着,更别说坚持两天。所以经常会有很多讲师问我,张老师,你是怎么做到让现场两千人,没有维持秩序的人,反而纪律那么好,没有人走动,没有人玩手机,没有人说话,而且两天一夜的学习,让大家觉得时间很短。

其实这中间的奥秘就是所有人跟着我的发问在思考,我一个接着一个抛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来发问,让大家思考。你的思想根本没有时间开小差,用故事来引导,用有顺序的发问,让你自己找到答案。

我们现场不分组,不放音乐烘托,也不鼓掌,反而每个人都会听着兴奋,掌声不断,这就是秘密。如果不会讲故事,是一堆大道理,对方就很难对号入座。

当我总结完这些以后,我才真正意识到,原来不管是讲故事,还是发问,只要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,对号入座,他就会自动、自愿、自觉的改变。

不管是管理团队、企业,还是教育孩子,哪怕是做销售,与顾客交流,只要会发问,都能成为高手,轻松解决问题,达到目的。只要是爱说的人,就会制造更多麻烦和打击,这个逻辑是通用的。

现在我把这三个知识点连起来,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听得兴奋。我希望今天这个总结性课程,你至少要听三遍,一定会改变你的思维习惯。用发问和讲故事的方式,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,发现问题在哪里。只有他自己找到的答案,才会坚定地相信和维护,也只有他自己知道错了,才会主动改变。

所以沟通、教育,不是把一大堆你知道的道理讲给别人听,而是协助对方,引起对方的思考、好奇,让他向内不断地追问,让自己找到答案,就等于让他获得了智慧,打开了智慧之门。所以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影响另外一个生命,你的思想打开别人智慧的过程!

每一件事情的背后是人,人的背后是思想,所以思想就是人类社会创造一切的根。那不管是事情,还是人出了问题,都应该回到根儿上去解决,也就是思想观念的改变。思想观念就相当于一辆汽车的导航,导航一旦出了问题,汽车跑得越快,那离你想要达到的终点就越远。

同样的道理,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一旦出了问题,执行力越强,那他犯的错就越大。我举两个例子,大家就更明白了。比如,一个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生了病,他如果观念是错误的,就认为生病了就得吃药,他不认为改变习惯有多重要。

如果这个人的执行力越强,也就意味着一生病就吃药,为了好得快,而且吃更多、更贵的药,最后有可能病还没要他的命,药物的副作用就有可能制造出更多的疾病来要他的命。

所以在这里,大家一定要高度的重视一个现象,只要病人不改变生活习惯,任何的药物、治疗、保健品的调理都是失效的,疾病都会反复,所有的疾病都会成为世界疑难杂症。

再比如,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,哪个都不能缺,但是它们有先后顺序。如果今天一个人先让他物质富有了,精神这堂课就很难补回来,这个人就会变得自私、傲慢、自负、无知、炫耀、虚荣,更贪得无厌,毁了自己,伤了别人,这就叫德不配位。

但是反过来,如果让一个人,先精神富有,懂得奉献、利他、感恩、孝顺,等物质富有以后,他会帮助更多的人,反而会约束自己的行为。他很清楚人在做事,天在看,那个天就是人性的善良和道德,这就叫厚德载物。

不管是培养孩子,还是创业者,或者是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人,如果思想观念错了,就像导航出错一样,为了挣钱,就会不择手段,造假、骗人、坑人,你越努力,最后的结果越悲惨。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,很多人努力了半生,辉煌了一阵子以后,妻离子散、锒铛入狱、甚至走向不归之路,原因就是缺乏思想和精神。

所以观念就是人生的“导航”,观念治疗就是给你正确的方向,这个方向就是幸福的方向,更是安全回家的方向。

我们不是全才,所以课程不能包罗万象,解决所有问题,但是我们专注,立志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。健康包括身体、心灵、性格、人际关系、品德,还有爱。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,这是每一个人都重视的,但你如果忽略了以下的健康,你也会被痛苦折磨。

比如一个人的成熟与否,不是取决于他的年龄、经历,而是取决于他的心态、性格。如果心理不成熟,能力越强,学历越高,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伤害越大。人如果变得自私,不管是家庭,还是社会,都会让别人感觉到冷漠、麻木,人与人之间的矛盾,就很难化解,小问题容易变成大麻烦。

所以只有利他的思维模式,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、有温度、内观,矛盾不会被激化。对比下来,就告诉我们利己容易有恶念,利他就是善念。纵观我们身边有利他行为的人,都有责任心,很容易成为领导,身边更容易吸引人才,得到别人的支持。

人的素质,决定了一个家庭、社会、城市、国家的文明程度。那素质的培养,就是由品德和道德来决定,这是学历和能力永远无法代替的。我发现我们从小到大,学了很多的能力,却忽略了还有很重要的能力没有被培养过,那就是感恩、孝顺,如何去爱。

教育绝对不是让大家听过这些内容,就算是教育过了,更不能拿考试成绩的分数来衡量。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体验、感受、启蒙、改变和应用,才算是教育落地了。所以我们愿意坚守这份执着,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,小家幸福了,国家就和谐了。我们走到世界各地,才会被人尊重。

希望大春之道,成为你“回家”的方向;观念治疗,成为你幸福的“导航”!





  • (第一季):课程速览
  • 杨博发刊词:学会用工具流做市场,就等于批发式做业绩